本技术涉及滇重楼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立高效滇重楼组培苗体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滇重楼副芽的诱导;S2.滇重楼副芽的激活出芽;S3.滇重楼的成苗;S4.滇重楼的倒苗;S5.重复步骤S3~S4进行多次成苗、倒苗,得到滇重楼多年生苗。本发明克服了滇重楼的“假种”问题,防止大量种苗的浪费,首次建立了高效滇重楼组培体系,通过副芽诱导、倒苗和再诱导得到的生物学意义上多年生组培苗,获得大量滇重楼物种资源,有效解决滇重楼资源匮乏的困境。
背景技术
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Hand.-Mazz.)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多叶重楼的变种之一,别名独角莲,七叶一枝花,被列为近危物种(NT)。
滇重楼是多年生直立草本,全体光滑无毛,直立茎高30-90cm。茎单一,为紫红色或青紫色;叶片4-9片,为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质地较厚,无膜质;花梗外列萼片为绿色;花药为线形金黄色;果实球形常为绿色,熟时黄褐色,内含多数鲜红色卵形种子。
滇重楼属于阴生植物,常生活在灌从林下,具有耐寒的特质,需要高含量腐殖质土壤,环境温度30℃以下,长期高温反而会影响光合作用。野外滇重楼直立茎一般一年只生长一个,每年地上部分会倒苗越冬,大多数第四年开花结果。倒苗时期,直立茎基部迅速膨大,快速增长,地上部分生的物量转移,死亡,在完全倒苗之前,滇重楼下一次出苗的芽已经形成。
目前滇重楼的人工繁殖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切块繁殖。
滇重楼种子具有“二次休眠”或“双重休眠”的特性,需要经历“两冬一夏”才能出苗,历时近一年。在自然条件下,从种子萌发到药材收获至少需要10年时间。滇重楼种子在解除形态和化学休眠后开始发育,胚根突破种皮,上胚轴不伸长,维持约1年的休眠时间,滇重楼一年或二年生实生苗只有1片叶片,第三年长出多片叶片,但是只有少数开花结果,直到第四年。实生苗地下根茎部分幼苗期生长,第四年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所以滇重楼利用人工种子繁殖,从发芽到采其入药,需要6-7年时间,相比于其他同科属的药用植物,生长年限较长。
滇重楼除了种子繁殖,还可用根茎切块繁殖。据报道,就滇重楼地上茎和根茎增产效果而言,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切块繁殖主要是切取块茎带芽部分,通常在越冬倒苗之后取其块茎切割,切割面草木灰消毒,一般两个月后“露白”(即茎节上长出微小芽点),当年不会形成植株,次年春长出直立茎。但是在研究和实际生长中,存在滇重楼切段大量腐烂的现象。如图2在组培瓶中可看出严重腐烂,原因为滇重楼茎段内胚性细胞极少无法实现增殖分化,导致植物组织器官细胞坏死。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