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头季留蓄再生鉴定水稻耐高温和耐低温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将待鉴定水稻材料、耐高温对照品种、耐低温对照品种分期播种育秧,移栽至大田;标记在第一次发生高温天气的当天始穗的待鉴定水稻材料,根据相对耐高温结实系数评价第一标记的待鉴定水稻材料的耐高温性能;收割第一标记的待鉴定水稻材料并留桩;标记在第一次发生低温天气的当天始穗的第一标记的待鉴定水稻材料;根据相对耐低温结实系数评价第二标记的待鉴定水稻材料的耐低温性能。本发明利用田间头季鉴定水稻抽穗扬花期的耐高温性,再生季鉴定水稻抽穗扬花期的耐低温性,实现了一季两用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育种的工作效率。
背景技术
水稻起源于低纬度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属于短日喜温作物,对温度比较敏感。水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当环境温度低于水稻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时,水稻生长发育将受抑制。近年来异常的高低温天气频发,中稻抽穗扬花期易遭遇高温,晚稻抽穗扬花期易遇低温,对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筛选与选育耐高低温水稻品种对促进水稻生产安全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水稻耐高低温特性鉴定主要有人工气候室鉴定、田间人工增温鉴定、大田分期播种鉴定3种方式。人工气候室鉴定由于气候室空间小,不能适应大批量品种和较大样本的比较鉴定,只适宜少量品种进行小样本试验,其次室内的空气湿度、光照、温度与水稻大田自然生长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成本高,而且试验结果还需在大田中进行验证;田间人工增温鉴定由于试验品种生育期不一致,增温时间难以统一一致、且成本偏高;大田分期播种方式在大田进行,无需设施,试验地基本不受限制,可以对大批量品种的大样本进行试验,试验环境更接近于生产实际,鉴定结果可以直接生产应用,不须大田验证。但传统的大田分期播种耐高低温鉴定一般都需分别种植高温鉴定材料与低温鉴定材料,分别进行耐高温鉴定与耐低温鉴定,时间长、田间工作量大,成本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