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ET上制备柔性微纳结构的纳米压印的方法,属于微纳技术领域。该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1)利用Burst技术合成的油溶性金纳米颗粒与有机溶剂混合,制备出浓度50‑100mg/ml的金纳米颗粒悬浮液。(2)将PET薄膜放置在100℃的加热装置上,加热5至10秒。然后,从制备好的金纳米颗粒悬浮液中取8至12微升,滴加到PET基底上,并迅速将具有纳米周期性结构的PDMS模具压在基底上,保持压印30至60秒,以确保金纳米颗粒悬浮液在PET薄膜与PDMS模具之间完全渗透。这种基于PET基底的柔性微纳结构纳米压印技术,并结合不同浓度的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在柔性基底上构建出大范围的金属光栅图案。
背景技术
在纳米光子学领域,金属光子晶体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金属光子晶体能够操纵光的传播,实现光的局域、调制和传输,这使得它们在光电子学、传感器、光学器件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传统的刚性基底金属光子晶体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需要柔性和可变形的场合。
为了拓展金属光子晶体的应用范围,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柔性基底上的金属光子晶体制备技术。柔性基底的引入,不仅能够保持金属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还能够提供额外的机械柔韧性,使得金属光子晶体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纳米压印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纳米制造技术,因其能够实现大面积、低成本、高分辨率的纳米结构复制而受到青睐。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可以将预先制备的模具上的纳米结构精确地转移到柔性基底上,从而制备出柔性金属光子晶体。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望实现柔性金属光子晶体的批量生产,推动其在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挑战,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柔性基底金属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优化压印工艺和材料选择,实现了在柔性基底上高效、精确地制备金属光子晶体,同时保证了其光学性能和机械稳定性。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望推动柔性金属光子晶体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为纳米光子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