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抗震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无机胶复合竹‑型钢组合截面抗震柱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无机胶复合竹、型钢、锚栓、粘钢胶、钢绞线和锚具;无机胶复合竹沿柱截面形心对称切开,并沿无机胶复合竹的长度方向,在无机胶复合竹的侧面设置有插槽和复合竹圆孔;锚栓间隔设定的间距均匀的焊接在型钢的腹板上;腹板插装在所述的插槽内,锚栓插装在复合竹圆孔内,型钢与无机胶复合竹的接触面以及锚栓与无机胶复合竹的接触面均通过粘钢胶黏贴;钢绞线通过型钢中间的孔洞穿过,并施加预拉力后通过锚具锚固。
背景技术
柱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竖向承重构件,目前已有的柱包括混凝土柱、钢柱、以及无机胶复合竹木柱;其中,无机胶复合竹木柱主要采用无机胶与竹木材料粘结而成,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参见现有专利CN116856619A、CN116480009A、CN113006279A等;但是目前无机胶复合竹木柱的制作技术不是很成熟,无机胶复合竹的截面尺寸受加工模具的限制,目前工厂生产的最大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最大长度为3600mm,因此不利于无机胶复合竹材料在中高层结构中的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钢竹组合柱构件,例如在专利CN213015001U中,公开了一种钢竹组合柱构件,其目的旨在有效的提高竹木建筑当中竖向构件的承载能力,通过内置工字钢,上翼缘钢板和下翼缘钢板对称布置于钢腹板的两侧,钢材间采用双面角焊缝。竹侧板和竹板位于钢竹组合柱构件的最外侧并通过螺钉相连,上翼缘钢板和下翼缘钢板通过螺钉与竹板相连,钢腹板和竹侧板通过螺母和螺杆相连,螺栓和螺钉将板材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并起加固作用。但是目前既有的钢竹组合柱,一方面该钢竹组合柱为四块竹板在型钢拼接的形式,需要大量的螺栓连接固定,组合柱的整体性较差,不能对型钢形成有效的约束,内部型钢易发生屈曲破坏,且施工复杂;另一方面,在地震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且没有自复位性能,导致震后可修复性较差。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