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无机胶复合竹抗震梁柱节点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无机胶复合竹抗震梁柱节点及拼装方法,适用于地震区工程应用,由无机胶复合竹拼接梁、无机胶复合竹柱以及连接件组成,在无机胶复合竹柱的两侧设置抗压钢板,在每个抗压钢板上固定上耗能角钢和下耗能角钢;在上耗能角钢和下耗能角钢之间固定无机胶复合竹拼接梁;每侧无机胶复合竹拼接梁由两根上下设置的无机胶复合竹单段梁和位于两根无机胶复合竹单段梁之间的抗剪连接钢板拼接而成,且预应力筋穿过抗剪连接钢板内部圆孔贯穿无机胶复合竹柱锚固于另一侧的无机胶复合竹拼接梁的梁端;且在耗能角钢上设置摩擦阻尼器,摩擦阻尼器连接无机胶复合竹拼接梁的端部。
背景技术
无机胶复合竹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竹基无机胶粘结生物质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环境友好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无机胶复合竹梁柱节点多采用钢填板-螺栓连接,并在连接位置灌注有机胶形成刚性节点,其震后可恢复性能面临挑战。在专利公开号为CN103243820A的发明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的可恢复功能预制梁柱节点。其核心思想依托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在梁中预设后张拉预应力筋,并断开节点处刚性转变为半刚性连接。此外,在节点区设置拉接预应力筋或耗能减震构件,使节点在地震等荷载作用下发生一定范围内的可控变形,但在荷载消失后能依靠设计中的预应力或弹性恢复机制,自动回到接近原始位置,从而实现震后的结构自复位能力。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还显著降低了灾后维修成本,为现代建筑结构的韧性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提升竹木结构的抗震性能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专利公开号为CN113006279A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机胶复合竹木结构中梁柱间连接节点、框架结构及方法,具有较好节点刚度和整体性,但是仍面临如下一些问题:
1)无机胶复合竹梁柱节点多采用钢填板-螺栓连接,同时加注有机胶保证节点刚性,然而这导致了节点变形能力大幅下降。
2)无机胶复合竹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梁端往往发生横纹劈裂破坏,是一种脆性破坏模式,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抗震效果差;
3)无机胶复合竹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梁柱接触面中,柱面往往受到梁端挤压发生局部受压破坏,无法修复。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