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PI和数据库的动态标定方法,在MPU端设计外部服务接口API,将MCU端的标定参数转化为MPU端外部接口API,让外部系统获取和修改标定参数;在MPU端通过特定的配置服务将外部系统提供的参数转化为数据库中的标定参数;MPU端数据库中标定参数被外部接口API修改后,MCU端对应的标定参数被同时修改。外部系统通过外部上位机或文件提供动态编写和验证功能,实现外部系统对标定参数的修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地扩展和升级,支持更多的标定参数类型和格式,支持多个数据库和API接口,以及支持更多的外部系统和平台。
背景技术
传统MCU端的标定参数一般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NVM中,例如,flash存储器、EEPROM、FRAM等,外部系统难以直接获取和修改这些参数,从而使得标定过程比较繁琐,且难以进行版本控制和管理。传统的MCU端标定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耗时、耗力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合适的工具,以实现高质量的标定结果。
其主要问题和缺点包括:
1,繁琐的手动操作:传统的MCU端标定流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手动编写代码、调试、配置文件创建、变量赋值等操作,这些操作容易出现错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高成本:传统的MCU端标定流程需要专业的开发工具和硬件平台,具有较高的开发成本;
3,较慢的开发速度:传统的MCU端标定流程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试和验证,需要经过多次迭代才能得到最终的标定结果,这可能会导致开发周期延长;
4,不易维护:标定代码一旦编写完成,会变得难以理解和维护;
5,硬件限制:传统的MCU端标定流程可能受到硬件限制,例如单片机的存储容量、处理器速度、通信带宽等,这些限制可能会对标定结果的质量带来影响。
这些问题和缺点主要是由于传统MCU端标定参数的存储位置及标定流程的局限性导致的,而将标定参数储存在外部数据库中,可以方便地进行版本控制、备份和恢复等操作,从而提高标定效率和准确性。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