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素亏损条件下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分蘖期的氮素亏缺处理,并在后续生育期进行常量与倍量氮素补偿试验,分析氮素亏缺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确定了籼稻和粳稻的氮素高效补偿阈值,为水稻生产中的氮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
背景技术
实现思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桂花重要天然香气物质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以及紫罗酮合成的OfERF111基因及其应用,所述的OfERF111基因是一种ERF转录因子基因,将含有基因OfERF111的超表达载体转化到桂花花瓣进行瞬时表达,结果发现,瞬时转化的桂花花瓣中OfERF111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花瓣中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以及各类紫罗酮(α‑紫罗酮、β‑紫罗酮、二氢‑β‑紫罗兰酮)的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上升,表明OfERF111在促进桂花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以及紫罗酮合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用于桂花基因工程中提高桂花天然香气品质及优良品种选育等工作。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材种植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架和土壤架,所述育苗架上设置有育苗框,育苗框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纳土壤的凹坑,育苗框的顶部安装有将其上方土壤填入凹坑内的填土组件,土壤架上设置有与育苗框对应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土壤箱,土壤箱靠近育苗框的一侧连通有上料框,土壤箱内部靠近上料框处安装有推土组件,土壤箱内部安装有在填土组件工作时对周围土壤进行松土的松土组件;所述松土组件包括与土壤箱的内侧底部滑动连接的两个滑板,滑板靠近填土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弯折板。解决了难以减少育苗土壤移动到容器中的工作量,辅助育苗人员完成从填土、播种到育苗整个过程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理学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诱导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的诱导剂、诱导方法及应用。所述诱导剂包括咖啡酸,最佳施用方案为咖啡酸浓度100μmol·L<supgt;‑1</supgt;、每次喷施间隔3 d,一共喷施3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诱导剂、诱导方法诱导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具有环保、高效的特征,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黄瓜生产的安全、产量和品质。
本发明提供了Hsa_circ_0005379在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以及其来源的毛囊真皮干细胞外泌体及其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和促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有助于理解HFDSC‑Exos递送的双细胞互作机制,明确巨噬细胞线粒体和极化状态在糖尿病创面微环境中的作用,对开发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创面的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水稻低钾响应转录因子KTR2的应用。一种低钾响应转录因子编码基因KTR2,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基因可在控制水稻耐受干旱胁迫等方面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水稻中的低钾响应转录因子KTR2的生物学功能,过表达该基因后,会增强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而敲除该基因后,导致水稻对干旱胁迫的敏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番茄打叶末端执行器及打叶方法。该自动化番茄打叶末端执行器安装在番茄打叶机械臂手腕上;深度相机获取番茄叶柄信息并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计算得到打叶对象位置,控制机械臂移动至指定位置并执行打叶操作;自动化番茄打叶末端执行器包括切割装置、驱动装置;切割装置包括刀头、保护壳;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气缸支架、传动接头、限位器、机械臂连接法兰;本发明在切刀外侧设置夹持臂以提高打叶操作的准确性;本发明通过在刀片外侧加设具有凸起颗粒的保护壳来增大与番茄主茎间的摩擦力,加强打叶稳定性,避免对植株造成损伤,提高打叶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沙质土壤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方法。本发明的施肥方法包括:种植前于土壤中施基肥,紫花苜蓿播种时施种肥,还包括如下步骤:每茬紫花苜蓿生长期间灌溉4次~5次,其中有2次为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进行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时,先灌溉水,然后在水中加入肥料继续灌溉;肥料由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硫酸锌组成,且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锌的质量比为1.875~4:2.875~5.6:0.875~2.4:0.2~0.36。本发明提不仅解决了西北沙土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牧草田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漏水漏肥严重而导致的紫花苜蓿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还显著降低了种植成本。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粱炭疽病感病基因SbABCA7、重组质粒及其应用,所述的高粱炭疽病感病基因SbABCA7是高粱的感病基因,感病基因SbABCA7的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01,SbABCA7蛋白质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IDNO.02。高粱炭疽病的感病基因SbABCA7可以通过扩增、回收和重组质粒和同源遗传转化得到阳性高粱植株;以该感病基因SbABCA7设计的引物可以直接作为分子标记在苗期就可以快速筛选鉴定高粱抗炭疽病资源;高粱感病基因可以通过基因位点突变成抗病基因,SbABCA7高粱感病基因可能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变成抗病基因;本发明可以为高粱抗炭疽病育种研究快速筛选材料、创制新材料及高粱抗炭疽病品种改良提供便捷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培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旱地麦田定量施用生物炭的方法,包括基于土壤容重、土壤耕层厚度及土壤目标有机碳含量与当前有机碳含量的差值,计算得到提升每公顷土壤有机碳所需的外源碳用量;利用外源碳用量与生物炭的总碳含量的比值和秸秆处理田地方式的系数及砂壤质黄土生物炭用量调整系数,计算得到每公顷土壤需要施加的生物炭用量,施于地表。本发明提供的定量施用生物炭的方法可根据土壤目标有机碳含量定量计算出所需施用的生物炭含量,避免了生物炭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pH过高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也避免了生物炭用量不足导致提升土壤有机碳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毛竹PeRAV1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和应用,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毛竹PeRAV1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构建毛竹PeRAV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将构建的毛竹PeRAV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中;培育筛选并获得开花时间推迟和/或莲座叶数目增加的转基因拟南芥。本申请实施例结果表明:过表达PeRAV1基因的株系表现出明显的晚花表型,莲座叶数目增加,开花时间推迟;下游调控基因FT、SOC1和GA3OX1表达量显著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