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吸水性魔芋膳食纤维补充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魔芋粉改性处理;二、将改性魔芋粉与包覆剂混合后短时蒸汽高温处理得到软核壳结构的包覆魔芋粉;三、将软核壳结构的包覆魔芋粉与润湿剂混匀后制粒得到软材颗粒;四、将软材颗粒与辅料复配。本发明通过对魔芋粉进行改性处理,并与包覆剂混合后进行短时蒸汽高温处理构建软胶体核壳结构,改善魔芋粉的外观特性,降低粘稠度,改善了补充颗粒的冲调性能和食用口感,还提高了魔芋膳食纤维含量并保证其高吸水性能,实现对魔芋膳食纤维的直接大量利用,并发挥定点部位多重调节功能,调节人体健康,同时该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推广利用。
背景技术
魔芋的块茎提取物魔芋葡甘聚糖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水溶性膳食纤维,其分子结构由β-D-葡萄糖和β-D-甘露糖通过β-1,4吡喃糖苷键以1:1.4~1.6的摩尔比交替连接而成。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诸多优异的特性,如保水性,增稠性,胶凝性,成膜性,已应用于食品、化工、环保等诸多领域。此外,魔芋葡甘聚糖还具有营养调节、参与物质代谢以及改善肠道菌群等作用,并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起到一定的饱腹、减肥功效;同时,魔芋葡甘聚糖是目前唯一能降低胆固醇的膳食纤维补充物,通过在小肠内吸附脂肪,减少小肠对脂肪的吸收并促进肝脏对胆固醇转化,从而预防和调节高血脂,在食品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各类人群中的营养结构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故对于轻食、预制菜和方便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因此,开发出一种富含膳食纤维、营养充足又兼具适口性且食用方便的食品极具市场潜力。目前,行业内对于魔芋食品的研制仍主要以小食、配料如魔芋丝、仿生毛肚、辣条、魔芋爆珠等为主要开发方向,在应用宽度上不断扩展,但应用深度尚未发掘充分,没有充分发挥魔芋潜在价值。
经前期调研发现,现有对魔芋膳食纤维的研究开发主要分三大类。其中,第一类直接将魔芋产品作为原料复配到各种食品中:申请号为202310037404.7的专利《一种蒟蒻小米粥或蒟蒻黑米粥的制作工艺以及配方》中采用魔芋精粉为主要原料之一,通过膨化和精炼粗粒把魔芋粉精细加工成白色米状颗粒,再与小米、黑米等配料,从而将较为小众的魔芋粉加入到传统粥产品中,从而扩大受众范围,以发挥魔芋的保健作用,补充人体所需膳食;申请号为202211307206.X的专利《一种米胚膳食纤维饼干及其制作方法》采用魔芋粉与全麦面粉以及研磨过筛后的黑芝麻、燕麦片、核桃仁混合制备饼干,一方面提供更多的膳食纤维,一方面提高饼干的咀嚼性和消化、吸收性;申请号为202011570537.3的专利《一种魔芋冻干颗粒即食果汁酱的制备方法》中将魔芋粉制备的魔芋凝胶颗粒与含魔芋胶的果汁混合制备果子酱,以提高膳食纤维含量,改善口感。上述专利中均是直接利用魔芋产品如魔芋粉含有高膳食纤维的特性简单添加到速食或即食食品中,并未针对魔芋本身的高膳食纤维进行研究,且添加魔芋粉的同时还加入了诸多不利于膳食纤维吸收及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成分如淀粉、油脂、糖等原料,难以实现调整营养结构的作用。第二类将魔芋产品作为辅料添加至保健品中:申请号为202110982834.7的专利《低热量降糖减脂大分子膳食纤维果味凝胶口服制剂》中将颗粒魔芋与低聚异麦芽糖、聚葡萄糖、β-1,3-葡聚糖结合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成分,以在吸水后形成生物隔离膜,抑制胰岛素分泌、延缓小肠对葡萄糖、脂肪的吸收,改善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等症状;申请号为202011288220.0的专利《一种具有饱腹感的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中采用魔芋胶和卡拉胶作为稳定胶,以与添加的功能成分中易导致蛋白沉淀和絮凝的HMB-Ca结合,避免产品冲调发生结团和分层,提高了代餐粉的稳定性,同时补充膳食纤维含量;申请号为201910363906.2的专利《阻碍热量吸收降糖降脂抗氧化高纤复合果味液体饮料》中采用颗粒魔芋与多种水果汁、维生素、卡拉胶、黄原胶增稠剂配制成液体饮料,通过不同类型膳食纤维复配,以改善便秘,有效清楚自由基和抗炎、抗衰。上述专利中均是利用魔芋产品的其他特性而将其作为辅料添加,顺带利用其作为膳食纤维,其本质上仍是并非对魔芋膳食纤维的利用研究。第三大类是对魔芋中膳食纤维的直接提取利用:申请号为202410198319.3的专利《一种酶解魔芋粉提取高聚合度葡甘露聚糖膳食纤维的方法》采用甘露聚糖酶与β-葡聚糖酶的混合酶对魔芋粉进行酶解,经离子交换树脂除杂后进行纳滤,获得对血糖和血脂具有改善作用的高聚合度葡甘露聚糖,保证其作为膳食纤维使用的性能。该专利先将魔芋中的膳食纤维提取出来再进行利用,解决了将魔芋粉降解为葡甘露聚糖遇水粘稠影响口感和性状的问题,但属于对魔芋中膳食纤维的深加工利用,工艺复杂,成本高,难以推广。
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充分发挥魔芋高膳食纤维作用又具有适宜口感且工艺简单易行的魔芋产品制备方法。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