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一种鼠尾悬吊装置,包括可卷曲段以及防爬升段;所述可卷曲段包括可拆卸设置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防爬升段上设有通孔;当所述鼠尾悬吊装置上固定有实验鼠时,所述固定部与活动部贴合设置,所述实验鼠的尾部通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固定部和活动部贴合之后形成的缝隙内部,所述固定部和活动部呈卷曲结构,所述防爬升段的自由端位于可卷曲段的最低点以下,且所述防爬升段的自由端与可卷曲段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3cm。本发明的悬吊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便捷,使用过程中,固定牢固,对小鼠造成的伤害小,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更高。
背景技术
失重环境对宇航员的生理影响深远,不仅限于骨密度下降、肌肉萎缩这些直观的健康问题,还包括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如心脏萎缩、血液重新分布导致的立位耐力下降,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的抑制,使得宇航员更容易受到感染。这些生理变化不仅威胁宇航员的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太空任务的执行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地面模拟失重环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采用的回形针悬吊和医用胶带缠绕固定等方法,在模拟失重效应方面存在诸多局限。首先,这些方法往往会对实验动物(如实验鼠)造成物理伤害,特别是尾部皮肤破损,这不仅增加了实验动物的痛苦,还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实验数据因非实验性因素而产生偏差,降低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次,这些固定方式操作复杂,需要较高的技巧和时间成本,不利于大规模、长时间的实验开展。此外,由于受力点单一,难以全面模拟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对生物体各部位的综合影响,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者,这些方法容易引发实验动物的应激反应,如焦虑、恐惧等,这些情绪状态会干扰实验结果,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准确评估失重环境对生物体的具体影响。应激还可能加剧实验动物的生理变化,进一步扭曲实验数据。最后,从稳定性角度来看,现有的单点固定方式在长时间实验中容易出现松动或失效,导致实验条件的不稳定,影响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