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抗震加固结构及方法,包括连接于两个立柱上方的横梁,两个立柱的上端沿竖向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的底部设置有弹性件,两个滑动槽相对的一侧开口设置,横梁包括:第一梁板、第二梁板、横架,位于两个立柱之间的各滑动杆下端分别固连有倾斜的肋杆,各肋杆的另一端部穿过邻近立柱的开口且与伸入滑动槽内的滑动杆侧壁固连,横架固连于两个立柱之间且横架位于第二梁板的下方,横架对应各滑动杆的两侧连接有反向支撑部,当滑动杆向下位移时,支撑部为第一梁板提供向上的反向支撑力。能够综合提升地下结构支撑框架中横梁远离立柱部分的抗弯强度,提升整体稳固性的效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地下建筑相对于地上建筑,其施工要求更加严格,采用的施工工艺也比地上建筑复杂,由于地下建筑与土层接触面积较大,其受到的震动震波也比地上建筑传导更多,因此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要高于地上建筑,除了建筑本身结构抗震要求提高之外,还需要采用支护结构降低地下建筑的振幅。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地下结构的数量较少,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又优于地面建筑,因此,地震对地下结构所造成的危害较地面建筑要小。但近年来,随着地下结构震害的频繁发生,地下结构抗震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地震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现有地下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的地下结构包括基层、固定在基层上的两面侧立柱、固定在立柱两面顶部的横梁,其中立柱和横梁均采用分段式结构,其中对相邻段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的抗震缝,在震动作用下,横梁靠近立柱的部分受到的纵向应力时不易发生支撑强度降低的情况,然而横梁在远离立柱的部分尤其是中部位置,当受到纵向应力时,其自身的阻抗力难以支撑震动而引发的应力,逐渐的随着横梁应力疲劳的加大,易于发生形变折弯,这无疑会大大降低安全性,无法保证地下结构受振后支撑的稳定性。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