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植物照看装置,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系统及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智能监测与调控,有效提升了家庭植物养护的便捷性与科学性。所述智能植物照看装置包括机架,设在机架内的主蓄水箱、肥料料盒、定量蓄水箱、肥料搅拌室、液体肥料池,固定安装在机架内的副泵、主泵,以及固定安装在机架一旁的花盆主体。本发明可完成植物自动浇水、自动补充和液位检测功能、植物肥料自动配比功能、自动施肥功能、土壤自检功能、远程拍摄、监控、监测功能、结合当地该植株病虫害大数据推荐合适农药喷洒功能、半自动喷洒农药等主要功能,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控制功能。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家用产品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智能花盆作为智能家居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
目前,在智能花盆领域,国外市场已展现出较高的成熟度与创新能力。例如,2017年东京农工大学研发的“Plantroid”花盆机器人,不仅具备太阳能供电与自主移动能力,还能根据植物光照需求自动调节位置,优化光合作用效率。此外,英国大学生设计的Tulipe智能花盆、NASA灵感来源的Click and Grow智能花盆,以及能通过声音与主人互动的智能花盆等,均展现了国外在智能花盆技术创新方面的多样性。这些产品大多通过集成光照、温湿度传感器,实现了对植物生长环境的初步监测与调控,但在系统集成度、用户体验等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
国内在智能花盆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22年张兆朋设计的家庭智能浇花器,实现了花卉的自动浇水与差异化控制,体现了国内在智能浇花技术上的进步。同时,基于Arduino平台的植物全天候托管系统、利用KANO模型设计的智能化花盆产品等,均展示了国内在智能花盆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然而,与国内其他智能家居产品相比,智能花盆的市场普及率仍较低,且现有产品在智能化程度、用户交互体验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尽管国内外在智能花盆领域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传感器精度与稳定性不足:部分智能花盆使用的传感器精度不高,易受环境干扰,导致数据不准确,影响浇水、施肥等决策的准确性。
二、智能化程度有限:市场上一些智能花盆仅具备基本的浇水功能,缺乏针对不同植物特性的个性化养护方案。
三、用户体验不佳:部分智能花盆操作复杂,用户难以快速上手;同时,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用户无法及时了解植物状态。
四、病虫害预防能力不足:传统智能花盆往往忽视病虫害预防,或仅提供简单的提醒功能,无法有效帮助用户预防病虫害。
五、缺乏定制化服务:市场上很多智能花盆缺乏针对用户具体需求的定制化服务,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