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支护装置,包括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交错排列形成网格,混凝土柱中浇筑固定有钢筋,还包括锚固组件和半导体温控组件。锚固组件包括锚杆和连接件,锚杆设置为中空杆体,连接件包括壳体,壳体与锚杆可拆卸连接,壳体上开设有用于钢筋穿过的限位孔。半导体温控组件包括冷端和热端,冷端和热端通过直流电连接,冷端设置在锚杆内部,冷端与锚杆进行温度传导,用于对冻土层进行降温,从而减少了冻土层边挖边化的现象,提高了边坡防护的稳定性,热端设置在壳体内部,热端与钢筋进行温度传导,用于对混凝土柱进行升温,能够减少混凝土柱的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柱的强度。
背景技术
我国大量的矿山分布在高海拔寒区位置,因此,实现高海拔寒区资源安全高效高质量开采,对金属矿产资源上产保供具有重要意义。高海拔寒区具有极端低温、极大温差、干燥缺氧、大风少雨等特点,使该地区露天金属矿开采存在困难。在海拔4800-5400米以上的露天开采矿区,土壤结构多为冻土层,露天开采时,通过挖掘机进行采装工作,冻土层边挖边化,导致边坡不稳定,容易坍塌。
现有的对边坡的处理方式包括边坡混凝土网格护坡,施工时在基础测量之后固定好基础混凝土模板和钢筋,之后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菱形或方形的混凝土网格护坡。
但是由于高海拔寒区的温度较低,会导致混凝土混合料中的部分水分结冰,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并且低温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加大,导致混凝土局部出现热应力,从而形成裂缝,导致混凝土柱的强度降低,进而导致边坡防护不稳定。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