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果园的周年间作绿肥的种植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苦荞麦与光叶紫花苕子作为绿肥植物,并对地块选择、播前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绿肥播种、植株管理及刈割覆盖等多个关键步骤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方法能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并有效抑制有机苹果园行间与垄上杂草的生长,降低除草成本,解决了云南高原山区有机苹果园因长期清耕除草导致的高昂人工成本,并有效缓解了对有机肥的过度依赖,是一种综合提高果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周年间作模式。
背景技术
苹果在全球和中国都被视为主导的农产品。特别是在云南的滇中、滇西北、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截至2021年,云南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已扩大至约5.6万公顷。虽然中国在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上均稳居世界首位,但苹果产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正因为这些问题,有机苹果生产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机苹果不仅可以确保果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和果农的健康,而且对生态环境和果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全球的有机果园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但中国的有机果园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在21世纪后,这一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有机苹果种植面积已占全球的19.2%,但在国内其比例仍为0.85%。这背后的关键问题在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尤其是与除草相关的费用,以及有机肥的高价和云南高原山区的特殊土壤特性带来的生产挑战。
在有机果园的管理中,行间间作绿肥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土壤管理策略。它的主要优势在于: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缓冲性;减少对有机肥和农家肥的依赖,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和蚯蚓的繁殖,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土壤团聚体结构。此外,绿肥的种植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从而降低除草的劳动力和成本,这在有机生产中尤为关键,因为化学除草剂在有机农业中是被禁用的。绿肥还能稳定土壤的温度,减少温度的波动,促进果树根系的健康生长和养分吸收,降低冻害的风险。此外,绿肥通过其根系能够帮助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的排涝能力,同时在旱季还能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增强果园的抗旱能力。有机果园行间种植绿肥生产模式,对建立健康、稳定的果园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
在云南高原山区,许多有机果园仍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全园清耕方法来管理土壤,这种方法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从而导致果园的土壤肥力较低。这意味着果园的产量和效益主要依赖于有机肥的补给。与此同时,已经采用行间绿肥的有机果园仍然面临种植模式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种植策略没有针对不同的草种以及云南高原山区的独特地理和气候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因此,需要研究推广适应云南高原山区的有机果园的绿肥种植模式。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