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凝胶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PEG600和PEG1000按照3:4质量比混合得到的凝胶主体,负载红霉素、王不留行黄酮苷和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制备得到温度响应型凝胶微针,在室温下DG为固体针状形态,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穿透细菌分泌的生物膜,然后凭借体温迅速融化为液体,释放负载的药物;在本发明中,通过水凝胶与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来促进创面愈合。本发明制备的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以显著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快速愈合,并可以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快速愈合。
背景技术
慢性伤口由于持续感染、炎症持续、血管再生受损而难以愈合。许多慢性伤口患者还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伤口感染。这些患者经常发生细菌感染,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靶向细菌感染、维持创面湿润环境、调节炎症对慢性创面治疗至关重要。尽管大量纳米材料已被报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局部抗生素仍是治疗慢性伤口局部感染的首选。当微生物在创面增殖时,其菌落会被自分泌基质包裹,形成保护性生物膜,阻碍抗菌剂的渗透,产生耐药性,延缓创面愈合。生物膜与约60%的慢性创面有关。因此,一种能够穿透生物膜并将药物直接释放到感染部位而不会造成额外损伤的递送方法是慢性伤口治疗的理想方法。
微针贴片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一种透皮给药途径,通过调节微针的尺寸和高度,可以刺入皮肤角质层不损伤真皮层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不会产生刺痛感和出血,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其中,可溶性微针是一种利用水溶性或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或糖类制成的微针,它们能够在皮肤内完全溶解或降解,负载的药物伴随着微针的溶解而释放。可溶性微针相对于其他微针,可以杜绝针头二次污染。但是现有的微针贴片在慢性伤口治疗时,无法较为全面地提供有效慢性伤口愈合所需的必要条件,例如同时解决创面感染、炎症期阻滞和血管再生问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