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坚果壳的秀珍菇培养基及其应用,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培养基的组分包括17‑25份坚果壳、20‑27份棉壳、6‑13份麦麸皮、8‑15份杂木屑、8‑15份玉米芯、2‑7份玉米粉、2‑7份豆粕、5‑10份甘蔗渣、1份石膏和1份轻质碳酸钙。本发明将坚果壳用于栽培秀珍菇,并将其作为氮源供给来源之一,降低了食用菌的栽培成本;可实现坚果壳的变废为宝,栽培出的食用菌的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以及食用安全性更高。
背景技术
秀珍菇(Pleurotuspulmonarius),又称凤尾菇,属木腐型真菌,隶属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侧耳科、侧耳属。其子实体含有丰富的营养,包括黄酮、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征,且氨基酸种类齐全,在蛋白特性上秀珍菇蛋白还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其菌肉肥嫩、味鲜可口,且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兼食用和药用功能的真菌。因而,秀珍菇也凭借其独特的价值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食用菌产业对于栽培基质原材料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受限于林木生长的周期较长客观状况,作为食用菌栽培常用的木屑等原材料供应越发紧张,价格连年攀升。这就直接限制了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发展,使得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主要原料木屑的替代材料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氮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含量多少既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又会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含氮量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含氮量较低容易引起菌丝发育不良,导致产量下降。麸皮通常作为培养基氮源的主要原料,但由于麸皮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南北运输距离成本高等因素,导致食用菌的栽培成本居高不下。因此,通过寻求一种低成本、易获得、安全可靠的氮源替代麸皮作为食用菌培养原料,减少秀珍菇培养的麸皮用量,从而提升秀珍菇种植效益和产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为秀珍菇栽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壳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或者木质素,其中碳元素含量高而灰分含量低,且质地坚硬、来源广泛、成本低,可作为有待开发和利用的优质资源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澳洲坚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植、生理生化、果仁营养成分、加工工艺等,对澳洲坚果壳的开发利用研究鲜见报道,大部分的澳洲坚果壳被丢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是我国坚果重要产区之一,当地围绕打造“全国最大坚果贸易加工交易基地”的目标,于2014年起推广种植坚果,目前全县坚果种植面积已达15.26万亩,2023年总产量超过4万吨,产值4.8亿元。按照出仁率36%计算,可年产坚果青皮2.9万吨。坚果青皮富含木质纤维素,是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优质候选基质材料。目前针对坚果青皮少量可见研究报道中,已用作有机肥、饲料、医美原辅料开发等领域,但绝大部分还未被开发利用,被作为废弃物大量丢弃,青皮中所蕴含的大量活性物质基本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利用效率低,作为优质的木质纤维素材料浪费较严重。有鉴于此,开发坚果青皮作为重要的食用菌栽培基质原料,减少食用菌产业对于乔灌木林材的过度依赖,充分利用可大量快速再生的坚果青皮木纤维素资源,减少外地购买木屑,可以大大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加速食用菌生产原材料本地化供应进程,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的环境友好型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保护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综合战略价值。目前,利用澳洲坚果壳栽培秀珍菇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