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老油田再利用的CO2强化石油回收与地下同步封存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获取目标老油田的地质资料;机理模型创建模块根据目标老油田的地质资料创建机理模型获取初始注采参数;预测模型创建模块获取已经完成二氧化碳驱的油藏的历史地质资料并匹配,基于满足匹配度的油藏创建预测模型;注采参数优化模块基于预测模型通过灰狼优化算法迭代更新得到最优注采参数;验证模块,用于将初始注采参数与最优注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获取最终注采参数。本申请能够对注采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老油田回收与二氧化碳封存的效率。
背景技术
老油田一般具有初期采收率低的特点,开发时采用一次采油(依靠地层能量)和二次提采(注水)方法,采收率一般在20%到40%之间,剩余储量大,因此具有二次再利用前景。老油田再利用是指通过对已经开发多年的油田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改进,以提高剩余油的采收率和延长油田的生产时间。
老油田再利用包含以下特点:(1)剩余油分布复杂:老油田的地质构造存在非均质性,如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不均匀分布,剩余油常分布在地质构造的低效区域,如死油区、低渗层和裂缝不发育区;(2)地质资料丰富:老油田积累了大量的地质、生产和监测数据,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通过历史数据,能够建立更精确的地质模型,为优化开发方案提供支持;(3)技术挑战大:需要采用先进的三次采油技术(如二氧化碳驱、聚合物驱、热采等)来提高剩余油的采收率,不同油田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需要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案,三次采油技术成本较高,需要进行详细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现有技术中,对油田进行二氧化碳驱常采用物理模型进行试验,以获取注采参数;然而传统的物理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实现井网注入过程的模拟、浇铸模型承压能力差、不能模拟裂缝封窜后二氧化碳的井间窜流过程等,效率低,因此,亟需对注采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老油田回收与二氧化碳封存的效率。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