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槲皮素的级联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1)FA‑PEG‑PAMAM的合成,称取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分子,溶于PBS溶液中,称取叶酸‑聚乙二醇‑活化酯溶解在SMSO中,混合上述两种溶液,避光条件下搅拌反应,常温避光透析得到;(2)FA‑PTP的合成(3)FA‑PTP负载药物槲皮素合成FA‑PTP@Que,将FA‑PTP溶于DMSO溶液中,添加槲皮素,避光搅拌反应,然后常温避光透析,每6小时更换一次透析液;将透析产物离心,保留上清液,冷冻干燥,得到黄褐色固体产品FA‑PTP@Que。本发明将纳米载体对炎症组织的主动趋化和对效应细胞的主动靶向结合起来,并能在不同微环境中的每个屏障层面上精确发挥作用,克服了炎症微环境中多层次屏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背景技术
炎症被认为是人体对刺激性创伤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当组织受到毒素的破坏或细菌的感染时,就会进入正常的自我保护和损伤修复阶段。但是在修复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损伤修复,炎症反应会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等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持续的组织损伤。目前炎症疾病的治疗方式中,最常用的是小分子药物。但是传统小分子药物的理化性质差,且体内存在多层次的生物屏障,使得药物在作用部位不能以足够的浓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过来可能会对正常的组织器官产生副作用。在炎症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方式中,纳米给药系统(NDDS)已成为替代小分子药物的首要选择,因为它可以通过提高药物溶解度、药物释放效率、扩散率、生物利用度和免疫原性等,从而改善和研发新的给药途径,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改善生物分布,延长药物作用周期。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NDDS给药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微环境多种屏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穿透,大大降低了药物的靶点富集和生物利用度,这对目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造成了限制。因此,提高NDDS克服炎症微环境的多级屏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角度是解决药物输送的潜在策略。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