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血液灌流的抗菌胆红素复合吸附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硅烷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以所述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为载体,以所述硅烷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为功能单体,加入致孔剂,通过自由基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吸附材料PSVT。本发明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功能化纳米二氧化钛颗粒作为功能单体与交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进行共聚,成功克服了纳米颗粒的泄露问题,增强了胆红素的吸附能力,并使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背景技术
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临床综合征,当肝脏的合成、转化和解毒功能受损,导致体内大量毒素堆积而不能正常代谢时,就会出现肝衰竭。胆红素是受损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代谢物,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直径约7nm的不溶性大分子复合物(间接胆红素,IBIL),通过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在葡萄糖醛酸酶的作用下,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DBIL),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血液中总胆红素(TBIL)的正常水平为1~10g/L。但肝功能受损后,胆红素一般不能代谢,导致胆红素大量蓄积。内环境失衡进一步损害肝细胞,形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肝功能衰竭的恶性循环。胆红素过多还可诱发肝性脑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清除患者体内过量的胆红素,对于治疗肝衰竭,拯救患者生命具有重大意义。
血液灌流已被证实是清除体内多余胆红素并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且有效的策略。血液灌流的技术重点涉及吸附剂的开发。
目前针对胆红素的吸附材料主要以离子交换树脂与非离子型吸附树脂为主,如日本Kuraray公司生产的BL-300,日本旭化成的BR-350,我国健帆的BS-300等产品均为阴离子交换树脂,这些产品在应用时必须使用血浆灌流的手段,并且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风险。非离子型树脂用于清除胆红素的实例有高分子交联树脂(中国专利号:CN104174385B),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无法满足应用。
同时,灌流过程中的细菌感染问题也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严重时会导致全身炎症综合征,对患者的肝脏造成重大损害。而现有吸附材料的开发往往忽略吸附材料的抗菌能力。
由此可见,开发一种具有优异的胆红素吸附能力,高血液相容性以及良好抗菌性能的吸附材料对于治疗肝衰竭患者有着重大意义。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