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收缩的锚网一体化的矿井围岩灾害防控方法,属于矿业和岩土工程安全防控与监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岩壁(6)表面作业形成锚固孔(8);步骤b,将可折叠的锚网机构固定在岩壁(6)的表面;步骤c,布置传感器,用于对岩壁(6)的位移信息以及空间变化进行监测;步骤d,对岩壁(6)的状态进行模式的划分;步骤e,根据岩壁(6)当前所处的模式进行相应措施。在本可折叠收缩的锚网一体化的矿井围岩灾害防控方法中,利用现有的锚网机构,在将锚网结合为一体后形成锚网一体化结构,在对围岩实现了防护的同时,对围岩的位移以及空间变化实现了监测。并将锚网机构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便于存放和运输。
背景技术
矿井围岩存在片帮、顶板冒落、突水及岩爆动力灾害等危险,不仅造成支护失效,影响工程进度,甚至产生地震,对工作人员和设备构成了直接威胁。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越来越高,矿井围岩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均明显增加,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深入开展矿井围岩灾害防控与监测技术研究。
在现有技术中,锚杆支护以及锚网支护,是目前针对围岩防控较为常见的手段,并且在通过锚杆进行支护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围岩状态进行检测,如:申请号为201510055146.0,申请日为2015年2月3日,专利名称为“一种矿井围岩灾害锚杆垫板压力实时监测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申请号为201710415092.3 ,申请日为2017年6月5日,专利名称为“地下空间围岩灾害释能及缓冲实时监测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
然而针对锚网支护的而言,由于其防控面积较大,因此相比较锚杆支护,有其自身的优势。而锚网支护由于挂网施工繁琐等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更多是通过锚网实现其灾害防控的作用,申请号为202310498734.6 ,申请日为2023年5月6日,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岩爆隧道的防控结构”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利用NPR钢筋和NPR钢纤维混凝土模筑衬砌施工技术,形成二次衬砌结构。该结构可通过NPR材质高强高韧特性对隧道围岩岩爆灾害进行进一步调控,吸收掉隧道围岩岩爆变形释放的能量,避免岩爆灾害对隧道空间内造成危害。但是该技术方案的问题在于网状结构的布置较为繁琐。因此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锚网支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且同时具有防护以及监控效果的灾害防控方法,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