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岩巷道预应力锚固支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巷道内搭建临时支护架;s2.对巷道的两帮和顶板进行钻孔,钻孔顺序由两帮底部逐渐向上至顶板顶部,所钻孔洞的内径为10‑20cm,深度为3‑5m;s3.孔洞中放入锚杆模具,同时充填高强膨胀材料;s4.待高强膨胀材料凝固后,将锚杆模具打碎,并进行扩孔处理形成锚孔,在锚孔内打入锚杆;s5.在锚杆上铺设锚网,并通过托盘和螺母与锚杆配合将锚网固定在巷道内壁,在锚网上喷射浆料。该方法利用高强膨胀材料膨胀牢固破碎围岩的特点,将破碎围岩内部的应力进行改变、调整,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在巷道周围形成一个有效的连贯的整体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岩石内的应力集中与应力分散的现象。
背景技术
近年来,煤矿开采面临的地质构造环境愈发复杂,巷道支护的难度显著增加,尤其是在受地质构造应力和邻近工程扰动影响的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常常出现严重的顶底板变形和明显的矿压显现特征。这不仅降低了煤矿的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了支护成本,同时加剧了安全隐患,工作环境更加危险。整个行业亟需在技术创新和支护设计上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煤矿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益。
国内外学者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的支护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与实验,采用传统的支护方式,煤层赋存范围内无坚硬岩层,岩层本身难以形成承载结构,强烈的膨胀变形极易导致锚杆预应力丧失,锚固支护难以形成稳定、有效的承载结构,不仅需要反复修复造成支护成本高,且支护效果不理想。
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