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稳定保存乳酸菌制剂及其制备技术 常温稳定保存乳酸菌制剂及其制备技术
本技术提供常温下可长期保存的乳酸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乳酸菌制剂通过优化的菌株组合、精心调配的保护剂以及先进的制备工艺,成功实现了在常温条件下长时间稳定保存,与现有技术中乳酸菌制剂在常温下短时间内活性大幅下降、保存期限受限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制剂可稳定保存至少9‑15个月,大大延长了产品的货架期,保障乳酸菌的高存活率和稳定性,通过精确控制菌种活化与培养的条件,如温度、时间和菌液浓度,确保乳酸菌在初始阶段就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和活力,优化的菌株组合增强产品性能,采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特定组合,发挥了不同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
新型药物组合物对抗MCR阳性耐药菌 新型药物组合物对抗MCR阳性耐药菌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mcr阳性耐药菌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该组合物由百秋李醇与多黏菌素B或多黏菌素E组成,显著增强了对mcr阳性耐药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百秋李醇与多黏菌素B或E联用时,能显著降低多黏菌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且FIC均小于0.5,证实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此外,细胞毒性实验显示百秋李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正常细胞无显著毒性,具备较高的安全性。该组合物可作为多黏菌素的协同增强剂,有效应对mcr阳性耐药菌感染,为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新途径,并有助于延缓抗生素耐药性危机的进展。
氯法齐明混悬剂:近红外成像与肿瘤治疗新方法 氯法齐明混悬剂:近红外成像与肿瘤治疗新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氯法齐明为核心的药物混悬剂及其应用,包括可用于体内示踪的近红外荧光及光声成像效应,以及可用于肿瘤治疗的近红外光热效应,或将近红外光热与药物本身具有的抗肿瘤效应相结合,采用光疗与传统化学疗法相结合从而实现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有效抑制作用。此外,该给药体系能够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长效滞留,增加了治疗的顺应性,形成具有近红外光热治疗、近红外荧光成像、光声成像、传统药物化学疗法与长效滞留“五合一”的治疗成像一体化特性的给药体系。
阿司咪唑与特非那定联合治疗胃癌药物的创新应用 阿司咪唑与特非那定联合治疗胃癌药物的创新应用
本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阿司咪唑和特非那定组合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能够增加阿司咪唑对胃癌AGS和HGC27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胃癌AGS、HGC27胃癌细胞的增殖,而且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阻滞胃癌细胞周期,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优于临床上常用的抗癌药物五氟尿嘧啶(5‑Fu),具有良好的治疗胃癌应用前景。
乳杆菌S27:大黄鱼饲料添加剂的新选择 乳杆菌S27:大黄鱼饲料添加剂的新选择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鼠联合乳杆菌及其在大黄鱼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所述鼠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murinus)S27于2024年10月1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42189。该菌株从健康的大黄鱼肠道中分离和鉴定获得,具有抑菌性、非溶血性,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具有促进大黄鱼的生长性能和防治内脏白点病的功能,为替代抗生素治疗内脏白点病提供新思路,也为鱼源微生态制剂提供可靠的备用菌种。
海藻纤维的热致变色特性及其制备技术 海藻纤维的热致变色特性及其制备技术
本技术属于海藻纤维功能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致变色海藻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先将海藻酸钠水溶液与热致变色微胶囊水溶液混合搅拌至形成均匀的溶液,脱泡处理,得到纺丝液;再将所述纺丝液通过纺丝孔喷出细流,依次通过凝固浴固化成丝和拉伸浴定型,将得到的纤维在乙醇中进行分丝,洗涤干燥,得到热致变色海藻纤维。本发明制备方法不仅赋予了海藻纤维高敏感性变色性能,还显著增加了海藻纤维的强度;其制备方法操作方便,制备条件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批量化、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基础;本发明制备的热致变色海藻纤维在智能纺织品、辐射制冷、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型天然色素产生菌——黏质沙雷氏菌GXMZU-S及其工业应用 新型天然色素产生菌——黏质沙雷氏菌GXMZU-S及其工业应用
本技术公开了一株新的产天然色素的黏质沙雷氏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本发明提供一株新的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GXMZU‑S,所述黏质沙雷氏菌GXMZU‑S的保藏编号为GDMCC.No.65230,保藏日期为2024年09月29日,保藏单位为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目前已公开的黏质沙雷氏菌均需要震荡培养才能产生色素,本发明筛选到的黏质沙雷氏菌GXMZU‑S震荡培养后不产生色素,必须静置培养,且对生长温度要求不严格,应用于工业生产时可以减少震荡、保温措施所需的成本;利用GXMZU‑S色素溶液染色,步骤简易,且色牢度高、安全、使用便捷。
氢能源发电机组轴端密封的创新箔片密封装置 氢能源发电机组轴端密封的创新箔片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发电机组机械密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氢能源发电机组轴端密封的新型箔片密封装置,箔片密封装置包括套在旋转轴上的密封腔体、套在旋转轴上压紧中间密封腔体的压紧端盖、垫于密封腔体与压紧端盖之间的弹性垫圈、套于旋转轴上且嵌在密封腔体与旋转轴之间的箔片密封组,以及处于压紧端盖与密封腔体之间设有套在旋转轴上的辅助密封组,辅助密封组与密封腔体之间利用螺钉可拆卸连接。本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阻止氢气的泄漏,并提高密封效果和耐久性。该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氢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柔性织物防水防潮纳米涂层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柔性织物防水防潮纳米涂层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织物的防水防潮涂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疏水涂层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制备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以及介孔二氧化硅;将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和介孔二氧化硅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有机硅树脂,混合均匀后,得到复合涂料;对PET织物进行疏水修饰;将复合涂料涂覆在疏水修饰后的PET织物上,即在PET织物上制得防水防潮涂层。本发明PET织物的疏水性修饰、防水防潮涂层与超疏水涂层结合,提高其防水防潮性能,并保证了其优异的力学性能。
施氏假单胞菌YC4+5-1:微生物修复技术、制剂开发与应用 施氏假单胞菌YC4+5-1:微生物修复技术、制剂开发与应用
本技术属于微生物修复领域,具体涉及施氏假单胞菌yc4+5‑1、微生物制剂、生物矿化菌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施氏假单胞菌(Stutzerimonas stutzeri)yc4+5‑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9371。所述施氏假单胞菌yc4+5‑1所产的碳酸酐酶能够修复CO2驱油时储层的CO2逸散通道,提高驱油效率,从而提高油气采收率,防止油气田开发过程中CO2逸散的不利影响,还可以固化埋存部分CO2,起到减碳的作用。
技术分类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互联网软件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信息集成数字服务
电气机械制造 电气机械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医药制造、生物基材料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石油煤矿化学用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化学原料制品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非金属矿物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金属制品加工
专用设备制造 专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设备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通用零部件制造
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铁路、船舶、航天设备制造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燃气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水生产和供应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 农副、食品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烟草、酒水加工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纺织皮具居家制品
文教体娱加工 文教体娱加工